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,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各地各部门在乡村建设上要立足“实事求是”精神、用好“特色文化”土壤、激发“全民参与”热情,使乡村更具“颜值”、更有“气质”,让乡愁“开花结果”。
以“实事求是”精神,培育乡村建设“万年青”。实事求是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石。乡村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,遵循乡村建设规律,尊重农民群众意愿,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,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。今年的zy一号文件就明确指出,“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”“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,不盲目拆旧村、建新村,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、大开发、大建设”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,要立足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,了解当地基础设施建设、义务教育、基层D建、产业发展等情况,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忌脱离实际、贪大求快唯有立足实事求是精神,乡村建设才能如万年青一般,冬不凋草常绿长青。
用“特色文化”土壤,培育乡村建设“富贵竹”。乡土文化是一张名片,是维系村民的精神纽带,没有蕴藏于村民内心深处的文化精神,乡村建设就缺少了“精气神”。乡村建设的过程中,要传承保护好优秀乡土文化,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,避免出现“千村一律”“百乡一面”的情况。乡土文化“提神”,特色产业“提气”,乡土文化催生乡村振兴新业态。浙江莫干山打造中国乡村“民宿标杆”、陕西柞水将“小木耳”做成“大产业”、江苏川姜“淘宝村”用“大数据+”赋能家纺产业......近年来,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探索走出我们还应不断提振乡村的自信力和吸引力,推动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。立足长远,乡村本土特色文化源源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激“全民参与”热情,培育乡村建设“满天星”。“千人同心,则得千人之力;万人异心,则无一人之用。”乡村建设不是“独角戏”,应是“满天星”。没有谁可以当看客、过客,要想实现乡村振兴,就需要每一个村民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因此,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,要立足于民,牢固树立“建设为民,建设惠民,建设靠民”的理念,切忌大包大揽、强迫命令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村镇将“大数据”和“铁脚板”结合,实现“村务”公开方式从“墙上贴”到“网上挂”,内容从“扁平单一”到“立体全面”,网格员服务群众无微不至地走访,使群众对村务从“稀里糊涂”到“尽在掌握”。乡村建设还要充分利用好乡愁中所蕴含的力量,聚集“走出去”的成功人士,共谋乡村发展大计,共促乡村建设。
志之所趋,无远勿届,穷山距海,不能限也。乡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需要我们拿出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和奉献,咬定目标,久久为功,绵绵用赢得胜利。力,用苦干实干赢得胜利。(吴兆秀)
|